您当前位置:平安健康网_引领平安健康生活 >> 健康资讯 >> 浏览文章

四川:以短板意识谋求新发展

责任编辑:佚名 文章热词:谋求新发展 加入时间:2019/6/10 15:38:05

  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省在人均卫生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背景下,取得了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和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好成绩。2018年11月9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召开干部大会并举行挂牌仪式。在既有成绩基础上规划新方向,拿出新举措,成为四川省自我改革加压的必选题。

  ■《健康报》:近年来,四川省医改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哪些居民健康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沈骥: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省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医疗资源不断丰富,人均费用得到控制,健康水平大幅提升,服务效率极大改善。截至2017年年底,四川省在总体医疗费用、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状况下,多项重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当前,全省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岁左右,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值;婴儿死亡率下降5.58‰,连续10年低于全国平均值;孕产妇死亡率下降18.6/10万,连续15年低于西部平均值,2017年首次低于全国平均值;传染病发病率为1/10万,低于全国平均值。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医院病床使用率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的比例分别跃居全国第三位和第六位,县域内就诊率高达98.27%,居全国第四位。

  ■《健康报》:四川省的医疗资源总量和卫生服务效率双双提升,内在驱动力是什么?

  沈骥:当前,全省三级医院数量居全国第三位,二级医院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医疗卫生人员总量达69万人,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等主要指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10年来,各级财政对卫生计生投入年均增长13%,卫生总费用翻了3番;2017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为近20年来最低。

  取得以上成绩,来源于改革和发展。自2012年以来,四川省卫生改革的重点和主要进展表现为: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确保事业发展“方针指引”;推进全民预防保健,保障群众“健有所护”;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保障群众“病有所医”;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保障群众“病有良医”;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保障群众“合理就医”;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医有所保”;发展健康服务业,保障群众“多样需求”;实施健康扶贫攻坚,保障群众“弱有所扶”;创新医疗服务监管,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经过40年的探索,6个方面基本经验已经形成:始终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卫生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卫生健康事业的公益性,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遵循医疗卫生行业自身规律。

  ■《健康报》:四川省始终具有短板意识,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作为卫生健康工作的基本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四川如何给卫生健康工作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沈骥:当前,卫生健康事业仍然是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坚定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尤为迫切。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印发《“健康四川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更大的投入、更优的政策和更实的举措来推进四川卫生健康事业的改革发展。

  根据《纲要》,今后工作将分成“强力推进阶段(2017年~2020年)、攻坚克难阶段(2021年~2025年)、全面实现阶段(2026年~2030年)”3个阶段,实施“生物危害防控策略、环境危害治理策略、健康服务创新策略、健康文明推进策略”四大策略和“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全民身体素质提升行动、食在四川健康促进行动、基本医疗卫生均等化行动、重大疾病科学防治行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普及行动、贫困人群健康帮扶行动、全民健康保障完善行动、绿色健康环境建设行动、公共安全环境营造行动、健康城乡建设推进行动、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行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行动”13项行动,最终实现5个目标,即健康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健康产业全面发展;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2020年、2025年、2030年分别达到77.3岁、78.2岁、79岁。

  ■《健康报》:以上规划和目标如何落实为进一步的举措?

  沈骥:一是聚焦“六项发展”。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大型医院“高精尖优”、县级医院“服务主责”、基层卫生“履职尽责”三大工程,加快建设西部医疗服务高地。推动公共卫生发展,加快推进省精神医学中心、儿童医学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妇幼健康服务、疾病防控能力和水平。推动基层卫生发展,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医疗联合体建设;探索城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增强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推动中医药发展,实施“十百千”工程,加强中医医疗区域中心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培育健康服务业产业集群,打造“吸引社会资金来川投资医疗服务最好环境”和“促进民营医疗服务运行发展最好政策”两张名片。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程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推广应用生物三维(3D)打印、临床智能医疗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是强化“五项改革”。健全合理分级诊疗制度,确保看病就医合理有序。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疗联合体建设,完善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全程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确保群众“病有所医”。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和保障运行机制,加强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和党的建设,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健全公平可及的医疗保障制度,确保群众“医有所保”。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增强保障兜底能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全面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健全规范有序的药品保障制度,确保群众“疾有良药”。全面推进药品采购“两票制”改革,解决低价药、救命药及儿童用药的供应问题,实现药品虚高价格和患者药品费用“双下降”。健全权威高效的综合监管制度,确保医疗服务安全有效。健全医疗“三监管”机制,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和医疗费用开展全程监控和智能审核。

  三是突出“四个着力”。着力推动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区域协同发展。做强“主干”,把成都打造成西部医学中心,引领带动全省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发展“多支”,做强区域医疗中心,形成多点支撑发展局面;强化“协同”,建立区域合作共享机制,促进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着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前沿医疗服务,推进疑难重症治疗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研发;推动发展多业态融合服务,促进互联网新兴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个性化就医服务,打造“医—康—护—养”四位一体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满意度。着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大力推动健康城市建设,推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保持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调动群众参与自我健康管理的积极性;大力改善妇幼健康服务,确保母婴安全。着力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按照“五四三二”健康扶贫总策略,精准推进健康扶贫重点任务,确保贫困群众“弱有所扶”。

  ■《健康报》:最近,四川召开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请问,四川在立足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发展的同时,如何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

  沈骥:四川经济总量跃升全国先进行列为卫生健康事业提供了强劲动力。近年来,四川本着“公平性、整体效益、可及性、分级医疗和公有制主导”的原则,通过积极引导城市资源密集区的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县和新城(开发区)转移,鼓励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合作,形成共建、联建模式等措施,逐步完善全省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四川省民营医院在质和量上均取得了显著提升,华西上锦南府医院、四川省口腔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西南中心、成都锦欣医疗集团、成都安琪儿妇产医院、四川友谊医院、四川省泌尿外科医院和成都现代医院等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特色专科民营医院应运而生,实现了与公立医院的错位竞争。

  今后,四川省将不折不扣地按照省委《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从放宽市场准入、保障用地需求、优化投融资、完善财税价格、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着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生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