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老人拥有“健康夕阳红”
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必由之路。在近日由《健康报》社主办、辽宁省金秋医院承办的2018第四届金秋老年医学及健康养老服务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建言献策。
老年医学学科建设需提速
2.4亿老年人,124家老年病医院,三级医院老年病科设立率不足10%……在我国,老年医学被称为“朝阳学科”,肩负着帮助更多老年人拥有“健康夕阳红”的重任。然而,银发浪潮下,我国老年医学学科发展正遭遇燃眉之急。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陆君进行了我国老年医学学科建设情况摸底。她介绍,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发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把老年医学列为临床医学内科学(二级学科)下属的亚专科(三级学科),弱化了老年医学学科地位。学科建制不规范导致学科建设不规范,目前国内老年医学科的科室名称不统一,有的叫老年医学科,有的叫干部保健科、综合科等。
陆君说,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特殊,需要从业医生具备现代老年医学专科知识与技能。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没有将老年医学学科纳入进去,老年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刚刚起步。目前,我国从事老年医学的专业人员大部分由其他专科专业转行而来,知识面相对狭窄。
陆君认为,老年医学学科应该像儿科一样,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研究范围包括老年基础医学、老年心理医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康复医学和老年预防医学。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还要加强继续教育。此外,老年学科的队伍建设不能忽视康复、护理、照料队伍的人才培养。
医养结合在探索中发展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老龄与卫生健康事业的结合愈加紧密,下好‘医养一盘棋’成为共识。应对银发浪潮,医养结合是关键。”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宋良伟说。
据沈阳市卫生计生委医养结合办公室主任徐卫华介绍,沈阳市2016年成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成立医养结合办公室,打造以医院为中心的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成立中国沈阳医养结合联盟以及医养结合质量管理控制中心,并与沈阳医学院成立医养结合人才培训中心。目前,全市医养结合床位已达1200张,计划2019年达到2000张。
辽宁省金秋医院院长、全国老年医院联盟副理事长暴继敏介绍,该院作为辽宁省老年病医院、首批全国老年友善医院,在医养结合模式上进行了实践。如与长者汇养老院合作,派驻医务人员,针对护理队伍进行心肺复苏、延续护理、防跌倒等专业技术培训,开通急诊和住院绿色通道等;与外资养老机构合作,与医院共建平台,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与相关国企在医联体、康复、养老、健康旅游等方面开展合作,设立老年研究基金,支持老年医学、护理、康复技术和政策研究等。
也有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发展医养结合还有很多制约。比如,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持有待完善;医保政策还需进一步衔接;专业医护人员缺口较大,亟待加快培养等。
对康复空间进行适老化改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群众对康复的需求越来越高。沈阳建筑大学养老产业建筑信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敬东说,打造规范化、适老化的康复空间环境是康复手段之一。
刘敬东团队两年来通过走访沈阳、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的康复科、康复医院、医养结合机构发现,目前我国医养康复空间的环境设计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保温节能、消防等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功能空间配置不完善,缺少储藏空间,闲置器械占用康复面积;空间布局不合理,康复器械布局过于紧凑,不便施展康复动作;缺乏适老化考虑,器械选择不当,老人无法使用等。
“要将打造适老化的康复环境作为康复治疗手段,让患者自然而然地进行康复,而不是单纯靠医疗、手术来进行康复,这是国际上先进的康复理念。”刘敬东说。
刘敬东向与会者展示了对辽宁省金秋医院康复科空间环境的改造案例。比如,白天日照时间长,影响室内老年人康复场地的有效使用。针对这种情况,安装可遥控的窗帘和智能温控系统。服务台、护士站原来设置在楼层的尽头,改造后转移到中间位置,缩短护士活动距离,提高监控效率;实施智能手环监测,随时监测老人血压、脉搏等情况。将康复环境的背景色改为暖色调,并配以绿植;地面创造出流线的色彩,发挥导视作用。
“康复医疗的本质是帮助患者自立、回归社会,过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刘敬东说,环境设计还应体现希望老人尽早回归社会的康复理念。将厨房等居家环境搬到医院的场地里,这种形式在国外普遍存在。
与会代表还围绕康复机构发展、老年医院建设、养老产业对医疗的需求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200余名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同仁及投身医养结合事业的企业代表、养老机构代表等参加了此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