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离席被追骂,同事醉酒后对女生动手动脚
据中新经纬报道,8月24日凌晨0时,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在其微信号中发布一则说明,回应网传的"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扇耳光"一事,称已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停职接受调查处罚。
近日,该银行一名新员工爆料称,在第一次聚餐时,因为没喝"A角"敬的酒,某领导走到杨某面前,扇着其巴掌并用粗口指责。后续,还有部分同事追骂至电梯处。
不喝领导敬酒被扇耳光,提前离席同事追骂到电梯
8月23日晚,一张银行校招新员工吐槽不喝领导敬酒被辱骂打耳光的微信群截图,引发网络热议。
杨某表示自己因为个人原因不能喝酒,过去十年滴酒未沾,因此在聚餐之前他就向支行的行长报备自己不能喝酒。"但在酒桌上,领导要求饮料换成酒,其再一次礼貌地和行长表示我无法饮酒,并道歉。酒过三巡,大家都进入酒醉状态,某领导走到面前,质问他是否是杨XX。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扇着我巴掌,一口一个"XXX"地指责我,表示他看好我,但A角敬的酒我居然不喝,问我是不是傻。"
杨某不敢惹事,只好不停地说"对不起",向领导赔不是,但其他同事却不依不饶,坚持让他继续喝。最后该员工只好中途撤离,临走的时候,同事们一直追骂他到电梯。
杨某还爆料称,"包括但不限于满地是血的场景、新同事喝得大醉吐了一地、摔酒杯砸桌子(据说我走后,警察来到了现场)、喝高了对女同事动手动脚。"
杨某表示,"我对昨天的场面保持震惊和失望……这对于新入职场的我来说,覆灭了我对金融行业的一切美好想象。"
8月24日凌晨0时,涉事的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发布"说明"表示,确系该领导言语行为失当,"对此我们深表歉意"。银行决定对该领导董某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扣罚二个季度绩效工资;对支行负责人罗某给予警告处分,扣罚一个季度绩效工资。
酒桌文化到底应不应该延续?
杨某揭发的中国酒桌文化的丑陋一幕,引起了大多数网友的共鸣。有网友认为,"金融系统本应精英荟萃,但也有不少素质低劣者混入其中,甚至有的处在领导岗位","这是新一版职场霸凌"。
另有网友表示,"两边都不会觉得自己错了,老的一边是从如何融入社会的角度看问题,新的一边是从社会本来该什么样子的角度看问题,这种新老观念的冲突会越来越普遍。"
而这种新老观念的碰撞,正是对酒桌文化是否该继续延续的提问。
据报道,2018年1月,梅州的一场婚礼上,17岁伴娘在宾客的劝酒下,被灌得满脸通红,之后,喝醉的她被送到了酒店客房,却无人陪护,最终因短时间大量摄入酒精,酒精中毒麻痹心脏而死。难以想象,如果当时灌她酒的宾客们稍微仁慈一点,她怎么会这么年轻就离开?很多人把酒桌上的敬酒看成是自己的面子,殊不知自己的面子却可能要了别人的命!
无独有偶,2016年9月,海南市一家酒店,一位伴娘在婚礼中与宾客对饮。在宾客们的叫好中,她喝下一杯又一杯酒水,直到失去意识、摔倒在地。这位年轻的伴娘同样因为酒精中毒,呕吐物堵塞呼吸道窒息,不治身亡。
类似的情况也同样经常出现在职场酒桌上。用酒杯胁迫人往往是某些领导的做法,他们靠混资排辈高人一等,在酒桌上更把这种特权展示地淋漓尽致。还有亲友之间的道德绑架式的劝酒,让人心惊。
原本简单的人际交往,因为特殊的酒桌文化搞得复杂难测。中国式劝酒,像一把裹着蜜糖的利刃,"情义"之下,最为伤人!
回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初心
很多典籍中都有关于酒和饮酒文化的记载,酒文化深入血脉深处,影响深远。《诗经》中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礼仪、社交、休闲等含义,体现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伦关系。还有很多典籍专门讲酒,如西周的《酒诰》,西汉的《酒赋》《酒箴》,东晋的《酒诫》和初唐的《酒经》《酒谱》等等。
明清时期把酒文化推向了一个修身养性的一个境界。行酒令五花八门把酒文化从高雅的殿堂推向了通俗的民间,一直到现在,酒文化已经变成了餐桌礼仪。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酒确实起到了事功半倍的作用,如迎宾送客,朋友聚会,亲情团聚,互相沟通,交流情感,业务往来等等,在彰显主人的待客之道,活跃现场气氛的同时,也发挥了它的独特与哲理,成为你人生的交际媒介。
酒桌文化也要与时俱进,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讲究以礼会客,以酒会客,好的文化需要传承、发扬光大,才能回归"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初心。